@向阳乔木 2025-11-17 11:22
阿里发布了千问App,测试后感慨: “阿里已经拿到了AI时代的下一张船票” ![]() 虽然产品看起来只是一个类似ChatGPT的客户端。 但是,在阿里强大的Qwen3系列模型支持下。 加上对用户日常需求的深刻洞察。 竟然做出大量超预期的产品体验,不少比 ChatGPT 还强,还能免费用,不可思议。 下面展开讲讲。 深度研究无论是ChatGPT,还是Gemini,除了日常问答场景。 口碑最好、最有价值的功能之一就是“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 以往,只有大厂才养得起的战略分析团队。 经常耗时1-2周才能完成一份深度分析报告。 现在靠 AI的“深度研究”功能,几十分钟就能做一份,而且质量一点也不差。 没想到,千问 App 也提供了类似功能,而且完全免费。 下面,分享一个我的真实用例,很“哇塞”。 最近,我开始玩小红书。 完全不懂小红书的内容创作技巧,也不知道怎么快速涨粉。 于是,抱着试试看心态,点开“深度研究”。 输入提示词:“小红书内容创作和增粉技巧”。 ![]() AI 瞬间回复,并拆了6个步骤。 开启联网搜索,逐个阅读网页。 我看了下它引用的信息源。 基本都来自门户网站,或知乎等垂直问答平台,质量很不错。 ![]() 等了几分钟,一份报告完成: 《小红书内容创作与增粉策略的系统优化指南》 瞄了一眼,内容很干,连2025最新的算法机制都有。 ![]() 不仅能复制全文,也可以导出为Word或PDF。 ![]() 我选择导出PDF,然后分享报告到小红书交流群。 没曾想,好几个群友,都觉得内容质量相当高。 ![]() 这下让我装到了 😎 也推荐你试试,任何主题都可以研究。 实时记录的妙用有了大模型以后,身边朋友的习惯都开始发生变化。 经常用语音来记各种会议或访谈,然后交给大模型处理。 甚至有人会买专业设备,如Plaud、Ding Talk A1等。 我感觉最方便的还是用手机录,千问 App 点“实时记录”。 ![]() 里面有很多设置,如语种,是否翻译,收音模式等。 比如线下开会,打开现场录音即可。 录音结束,自动生成转写文本、导读和脑图。 这个用法很实用,虽然很常见。 而当我把收音模式改成 “手机音频” 时。 突然解决了一个大痛点:手机实时翻译无字幕的B站或Youtube视频。 如何操作? 你只需要手机打开 Youtube 视频播放。 ![]() 然后切到千问App,点击“实时记录”。 翻译选“中文”,收音模式选“手机音频”,点击开始录音。 ![]() 出现下面界面,点击“开始直播”。 ![]() 神奇时刻出现! 实时翻译无字幕 Youtube 视频。 ![]() 尤其iOS支持画中画,可调整视频位置,不会遮挡翻译文本。 终于能听懂辛顿和黄仁勋在聊什么了,实在太方便了。 录屏演示如下: [color=var(--tag-t1)]
00:00
[color=rgba(255, 255, 255, 0.5)]/
[color=rgba(255, 255, 255, 0.5)]00:12
倍速
日常办公场景写作,日常工作和生活根本少不了。 让 AI 写发言稿、写总结、写作文等,相当安逸。 ![]() 最棒的是会根据场景自动调整风格。 学生作文 → 符合年级特点,不会显得"太成熟" 写公文材料 → 拿捏分寸,用语得体,该严谨的地方不含糊 生活文案 → 情感真挚,语言自然,让人愿意读 也可以不选体裁,直接输入提示词写作。 比如,我让他用艾萨克森文风介绍马斯克。 ![]() 生成文章可读性、文学性都很好。 内容也符合事实,没瞎编。 ![]() 因为模型能记住上下文。 我跟着输入:“介绍下杨振宁”。 它会继续用“艾萨克森”风格输出。 ![]() ![]() 上个月,杨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先生千古。 我继续输入:“生成PPT”。 它能理解,我想基于刚写的文章,生成介绍杨振宁生平的PPT。 ![]() 对话中,还提供了大量PPT模版。 你还别说,这个混合了对话和点选的交互,还挺符合直觉。 输出PPT如下: ![]() ![]() 如果不满意,随时切换模版。 导出格式很多,如标准PPT、通用PDF或长图等。 有了这个功能。 临时分享一些话题,也不用自己做PPT了。 这些功能组合使用,对日常工作提效巨大。 比如: 深度研究 -> AI 写作 -> 生成PPT。 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任意主题的探索、学习、分享。 文档阅读另一个相当好用的功能:“文档阅读”。 点“+”号->“文件”,或点输入框上的“文档阅读”菜单。 选“本地文件”或“微信文件”,就能进行AI解读。 可能只有国产AI才会想到做这个功能。 ![]() ChatGPT 和 Gemini 应该不会做。 大家都离不开微信,日常文档都通过微信传输。 比如经常有朋友在群里分享电子书或PDF。 千问 App 能直接从聊天记录中选择文档。 支持格式多的有点夸张: 除了Office常用格式(Word、Excel、PPT),还支持Epub、Mobi、PDF、Txt等常用电子书格式。 ![]() 选择群聊中的文件,导入后就能对话讨论、总结。 ![]() 无缝衔接,真正的生产力工具! 其他功能千问App 还有很多AI功能,平时都能用得上。 比如 AI 修图。 旅游景点拍照,根本不需要找没人的地方拍。 只需随时拍,再用千问 App 把路人PS掉就行。 ![]() 十一陪家人去九寨沟玩的照片,AI修图效果如下: 该图片疑似AI生成![]() 最棒的是,保存时可以选无水印版。 对于有孩家庭,语音电话也很实用。 如睡前故事、英语口语对练、成语接龙等。 ![]() 除了AI语音电话,还有视频电话。 通过手机摄像头,让AI看到周围的世界。 打开它: - • 逛博物馆时,身边多了个“专业导游”。
- • 在户外游玩,身边多了个“博物学家”。
- • 哪怕在家读书,都可以随时交流讨论几句。
给大家演示下: [color=var(--tag-t1)]
00:00
[color=rgba(255, 255, 255, 0.5)]/
[color=rgba(255, 255, 255, 0.5)]00:13
倍速
千问App,还有相当多 AI 功能。 如AI生图、AI生成视频,不赘述。 千问App为什么强?千问的“强”。 强在把自家的最强模型与最贴近日常的场景打通。 形成一条从理解到执行的闭环。 归根到底有两点:模型硬实力、产品设计取舍。 模型硬实力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 阿里Qwen系列开源模型,在海外口碑和热度都是顶级的。 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 公布的模型趋势榜。 全球前10开源模型,阿里Qwen系列占7个,几乎霸屏。 ![]() 2025年9月28日数据 Qwen3 Max模型,在吴恩达老师的Artificial Analysis榜单中,被认证为全球性能最高的非推理模型。 ![]() 除了Qwen3 Max主模型,Qwen3‑VL、Qwen‑Image、Qwen3‑Coder、Qwen3‑Omni 在各自领域,都是第一梯队。 ![]() 目前,通义千问 Qwen 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7万。 早已超越 Llama 模型,成为全球第一 AI 开源模型。 ![]() 不开玩笑的说:“真·遥遥领先”。 大佬们对Qwen模型也都赞赏有加,如黄仁勋、谷歌前CEO等。 ![]() 榜单成绩和夸赞只是一方面。 在首届 nof1 AI 模型交易大赛中。 Qwen3 Max 排名第一,收益率为 22.3%,而GPT5、Gemini 2.5 Pro等模型都大幅亏损。 说明 Qwen3 模型在真实复杂场景中,表现不俗。 产品设计取舍说实话,千问App简洁的不像阿里的产品。 (相比淘宝、阿里巴巴、支付宝等) 界面做减法、答案做加法。 通用问答“既全面又抓重点”。 写作则很“懂分寸”。 界面交互用渐进式展现。 如PPT生成、深度调研、文档阅读、实时记录等。 入口简单,默认生成效果不错,需要时又能找到高级设置。 做产品的都知道,把复杂功能做简单,反而更考验功力。 需要做取舍和平衡。 一句话总结:最强模型做底,最少路径到达结果,千问把“AI能力”收敛成“随手可用的助手”。 写在后面千问 App 的价值不在“功能多”,而在“把结果交付变得更确定”。 用一套更强的模型底座,把常见需求收敛成更短的路径。 通过克制、简洁的交互,让普通人也可以用上强大的 AI 能力。 无论是日常对话、公文写作、PPT制作、深度调研。 还是语言学习、拍照解题、辅助阅读。 抑或是 AI生图、AI生视频等娱乐创作需求。 都能用千问 App 轻松搞定。 这些能力,还会随着 Qwen 的开源生态被不断强化、放大。 成为一个“可持续升级”的生产力杠杆。 ChatGPT有的核心功能,千问 App 全都有,而且完全免费。 甚至还有不少符合国内场景的功能(如从微信聊天导入文档)。 日常需求,完全不用每月花20美金订阅ChatGPT。 千问 App 已足够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