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来人”谈高考志愿填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6 00:3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北京考试报



高考在即,莘莘学子都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填报志愿,可谓是考场外的“高考”。选报高考志愿是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重大规划,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是高考志愿填报中最令考生和家长头疼的环节,因为志愿填报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跨入理想大学的门槛。一念之间,我们怎么能不慎重?十年寒窗,我们的期待就在这几日的取舍。曾经走过高考的人们,可否记得自己填报志愿的故事?毕竟,那一刹那,决定了许多考生的人生之路。从不少来访家长朋友交谈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人还比较盲目,不知道从那里着手考虑这个问题。为了给广大考生、家长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思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教学备考工作二十余年的点滴积累和“过来人”的体会,在此深入浅出地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角色定位,柳暗花明
  
  老师:指点迷津
  
  易中天在其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承让自主选择的原则,给她的建议即“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必须最能体现你的优势;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最好能够赚钱。“三维坐标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四项基本原则’,结合你可能得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准确估分是填报好志愿的前提。考生开始估分前,老师要叮嘱考生,一定要把标准答案、评分细则吃透,看自己的答案哪些地方可以得分,哪些地方要失分。把握不准的题目要向老师请教。估分把握不准时,考生可以估一个“理想分”,再估一个“保守分”,取平均值来参考。考生估分最常见的毛病是互相打探、攀比。有的考生看到平时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估了多少分,自己就估多少分;有的考生看别人比自己估出的分数高,自己也多估一点,这都是不正确的。在填报志愿时,往往有些考生因为“非智力因素”而造成遗憾,就会志愿填报出错,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强调填写细节,不可忽视。根据考试部门的统计,考生历年来出错率最高的是填写的内容与填涂的数字不相符,要么是填错专业代码,要么是填错学校代码,等等。为了避免出错,考生在填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最好是先打好草稿,确定无误后再填涂到志愿卡上。此外,计算机只认“点”,考生还要检查自己的志愿卡有无污垢,对于有可能影响计算机读卡的污垢要及时清理掉。
  
  起承转合是前人总结出来的作文之大法,多少精美的文章都蕴其精要。我以为,这一原则也可以用于考生选报高考志愿。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考生志愿的命中率。
  
  起:指选择高考志愿的“起点”。选准高考志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最低目标,也就是今年的志愿起点。确定起点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个人成绩、学科兴趣爱好、将来发展方向、升学目标等等,前提因素不同,起点也不同。例如有的人起点是本科,有的人起点却是本科某名牌高校;有的人觉得“能上学就行,专科、民办都不拒”,有的人却将底线定在南京地区高校,外地不去。选择志愿,是在明确起点之后,再逐步向上延伸作出选择。例如起点是“入学”,向上依次是“入学本科”、“入学南京本科高校”、“入学南京本科高校理想专业”……选择志愿时从低向高选,等待录取时从高往低盼。如果起点选择不慎,有可能“满盘皆输”。
  
  承:指志愿之间的承接,即各批次志愿和前后志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高考志愿表上,院校有批次之分,专业有前后之别。看似分段割裂,实则相关相联。做好承接,主要是指较低、较后志愿对较高、较前志愿的保护。假如某考生达到了本一院校的省控线,但是其目标志愿学校门槛较高,放弃不忍,冲击又有风险。有效化解风险,就要靠后面志愿的“承接”,也就是用后面的志愿来做前面冲击志愿的保护。这种保护,可以是同批次的2、3志愿对第1志愿的保护,可以是服从志愿对明晰志愿的保护,也可以是下一批次志愿对上一批次志愿的保护,还可以是缴费的民办高校志愿对公办院校志愿的保护。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并非所有批次列后的院校都比上批院校取分低,本二反超本一、专科反超本科的现象司空见惯。因此,用什么志愿来“承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转:转是志愿上的转折,也意味着升学目标的多样性。在多年来考生选择志愿和学校实际录取过程中,我们都看到过不懂得“转”、一条道走到黑的痴迷考生。例如,所有专业志愿全是计算机科学;或者,所有目标学校全在南京,就是明显的谬误。前天有一名考生告诉我,只想选报法学,其他任何专业“不入眼”,这又是不懂得“转字诀”的显例。应该知道,同样的专业、特别是热门专业,在不同院校极有可能处在同样的位置,如果从上到下全部选择同一专业,那不仅混淆了起点,也起不到“承接”的作用。而学会“转”,就要兼收并蓄,就要做好一旦理想目标无法实现时的“预案”。
  
  合:指选报志愿从思路到填表都合理,既没有认识上的偏差,也不出操作上的错误。我们看到,志愿的不合理之处比比皆是,例如某优秀考生第1志愿填报清华大学建筑系,第二志愿选报东南大学建筑学,就是明显的不合理。还有一个考生,以本科入学为最后底线,该生在本一阶段院校、专业全部服从;但是在本二阶段却拒绝服从。实际录取时,该生由于考分偏低,在本一院校没有上榜,如果本二填报“服从”,完全可以实现其最低目标,但是他恰恰放弃了。对其“最低目标”而言,这种放弃显然不合理。
  
  家长:传授经验
  
  建议: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应该只起辅助作用,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包办。
  
  家长要提前行动,协助考生,认真整理、阅读《招生考试特刊(高考版)》(简称《招生报》)和《考生报考指南》以及新闻媒体传播的普通高校招生信息。有条件的考生、家长还可以从网络上浏览、收集、下载有用的信息资料,各专业招生网站,综合网站的教育、招生频道以及各普通高校网站都有高考方面的相关资讯。考生、家长要重点研究《招生报》,全面了解今年我省高考总的形势以及考生报考类别的普通高校在我省的招生专业、人数等基本情况和一部分院校的整体状况,消化、理解高考志愿填报办法、录取原则、体检标准等各项具体政策规定。认识体会高考志愿在录取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第一志愿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特别要注意填报高考志愿的新变化以及录取过程中征集高考志愿的办法要求、规定时间等内容,这样才能心明眼亮、胸有成竹,为下一步选报高考志愿提供详尽、可靠的资料、信息依据。
  
  考生选择高考志愿,要实事求是,在高考中寻找自己“位置”。选择高考志愿适当与否,取决于考生对自己综合实力估计的客观、准确程度,这是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大多数考生在高考中的发挥表现与平时整体学习水平变化不大,家长可以根据考生高三以来多次模拟考试成绩,搞清楚考生在班级、年级比较稳定的处于什么名次、位置,结合学校近几年比较稳定的高考升学记录,判定考生的综合实力,基本上找到考生在高考中的相对位置,推断出考生可能录取的普通高校批次。高考之后,考生按照标准答案仔细回忆答题过程,准确的测算出自己的高考分数,再结合所在班级、年级的整体情况,参照对比,最终确定考生高考可能录取院校的批次、档次,以此作为选择高考志愿的主攻方向。实践证明,通过寻找“位置”填报高考志愿是比较稳妥、有效的办法。
  
  选择高考志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决策过程,家长和考生从寻找位置、划定范围、草拟方案,到确定填报,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需要综合、汇总、吸收各个渠道反馈的信息,冷静思考,慎重抉择。要善于发挥集体智慧,听取各方意见,进行换位思考,把各种方案放在一起交换比较,反复论证,取长补短,切忌虚荣自私、闭门造车。在较大的范围内,通过有理有据的对比推敲,相互借鉴,权衡利弊,就能把问题考虑的更加全面、周到,理解、认识也会愈发透彻、到位。有的志愿方案稍事修改、调整,就会变得更为恰当、明智,最终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高考志愿方案,为考生顺利录取到理想的院校、专业奠定基础。
  
  考生:相互交流
  
  确定专业再选学校,还是确定学校再选专业,是历届考生填报志愿的“矛盾焦点”,就是所谓进“大门”还是进“小门”的问题。填报志愿要综合考虑,高考之前,对填报志愿一无所知,直到考试结束后,才会开始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实际的判断应该是符合自身条件,体现自身理想,并且有利于入学,而不仅仅是盲目追求名牌学校或者热门专业。
  
  要对自己有信心。估分时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文科考生,其中的差距可能会很大。想到全省高手如云,心里直发虚,回想起自己报志愿的情形,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填报的志愿太保守。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天道酬勤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要想百战不殆,不仅要知己,还得知彼,因此,在报志愿时要广泛地打听消息,不能作井底之蛙。
  
  为兴趣选个好专业。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将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分析考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将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既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也不要只顾个人兴趣,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填报志愿时如果受分数的限制你不能填报自己喜欢的院校,那么在选专业时一定要选择喜欢的或者就业前途好的专业。
  
  分析信息科学判断。考上理想的大学,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而且还必须填报好高考志愿。过滤虚假信息,严防假信息干扰。每年高考估分和填报志愿阶段,都有大量的这样那样的虚假信息流传。例如,2005年高考时有好几所中学都流传600分以上有几百人(当年试题是近三年最难的),这样导致许多高考分数在600分左右的考生不敢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使这几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大大降低。而一些考生认为收费高、路途远、交通不太方便的大学,考生认为录取分数线低,争相报考,最后导致这些大学的当年录取分数线大大提高。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科学判断。只要自己在高考时属于正常发挥,未出现大的失误,那么你的排名与位置就应该与高三模拟练兵时基本相同。“同一话题,信息渠道相同,说法正好相反。如在选择专业上,有些信息显示‘计算机从业人员将迎来新的就业高峰,将成为金饭碗’。但在有些网站上,计算机专业被选为‘未来最没有竞争力的行业’,甚至个别帖子还说是‘最烂的专业之一’,种种说法让人头昏。”
  
  二、避免误区,理性思考
  
  总结多年来指导学生及子女志愿填报的经验教训,“过来人”告诫我们,填报志愿要避免误区。
  
  1.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其中一种情况是,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不足,缺乏信心,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结果又往往导致“高分低就”。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如一位普通中学的理科考生,仅凭一次摸底成绩考了570分,就贸然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后果不用说了。又如我市某届一毕业生,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当年报考理工类,由于在“非名牌大学不去”的思想指导下,填报志愿时只填写了清华、北大、复旦三所社会声誉较高的重点大学,其余各批录取院校均未填报。结果高考成绩刚刚达到第一批重点院校投档最低的控制线,因低于所报院校的录取线而落选。造成志愿填报过高的还有其他原因,但最常见的还是由于主观估测不准造成的。
  
  2.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选报过专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整张志愿表中只填一个专业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的,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3.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一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因此,高分考生要报考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也要讲究选择技巧。首先,在选报志愿时,视野要宽;二是选择目标要准,瞄准靶心,尽量争取第一志愿被录取。
  
  4.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数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中专业一定好些,发展前景绝对强些。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招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5.拥有了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
  
  在考试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考生若拥有标准答案,就可较好地估算出成绩。在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若是使用标准分,考生拥有标准分的知识,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相对位置;若是使用原始分,考生拥有分段统计表,也可以清楚大概的位次。要是考生拥有关于高校介绍专业设置情况的资料,就会使选择更有针对性。再加上拥有了本省(市、自治区)往年高校的投档及录取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排好先后的顺序,对于第一志愿的确定会有较好的帮助。但过去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大概确定一下该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即可。
  
  6.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7.填“服从调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调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调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
  
  8.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作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总结历年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除要避免陷入误区外,还要注意八忌:
  
  一忌招生信息不灵,实力评估不当。考生要认真阅读有关招生信息,对要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有基本的了解,包括院校地址、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毕业去向、收费标准及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等,都要心中有数。同时对自己的实力作客观评估,参照自身兴趣、特长合理确定各批次学校类型、档次。
  
  二忌不了解院校、专业的特殊要求和“相关科目”成绩,盲目填报。不少院校、专业有特殊要求,如无绘画基础者不能报城市规划、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国际贸易要求英语口试、自身形象俱佳等;计算机专业要求“相关科目”数学、英语成绩好,而新闻专业则对语文要求偏高等等。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或好的相关科目成绩,不论总分多高,都不宜报考相关的院校和专业。
  
  三忌志愿平行、没有梯度。填报志愿最忌平行。在填好关键性的第一志愿后,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不能是平行式,更不能是“爬坡式”或“波浪式”。
  
  四忌填报志愿过热、过偏、过窄。不可一味看重热门专业,要冷热兼顾;也不可选报志愿地址过偏,集中到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及沿海城市;还要注意不能仅凭个人兴趣,清一色填报一种专业。
  
  五忌志愿没有反映考生的真实意愿。部分考生缺乏主见,依赖思想严重,受亲朋师长的影响,填了自己不向往或反感的志愿,以致影响后段的复习和生活,有少数还通过不同渠道欲改志愿,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留下后患。
  
  六忌放弃“服从、调剂志愿栏”。这一栏是为了弥补考生志愿填报不足或不当而设置的。若考生填了服从调配或愿意调剂到某些院校、专业,可大大提高录取率。
  
  七忌志愿保守,只求跳“农门”。不少农村优秀考生,为了跳“农门”、“吃皇粮”,尽管自身实力雄厚,但填报的院校档次低,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实在可惜。
  
  八忌志愿表格填(报)写不规范。这是影响录取的因素之一。考生对涉及的几种表、卡、袋的所有内容要前后准确一致,避免错字或涂改。对“机读志愿卡”等机读表册要规范填涂,并与其他表册一致。
  
  三、结合实际,达到双赢
  
  填报志愿要做到“知己知彼”,充分摸清自己的成绩排名了解报考院校历年录取情况。知己:在考分出来后,考生首先要了解自己在考生中的位次。“分高不一定说明你的成绩非常好,而是要看你在学校里排的位置是多少,在区里排的位置是多少,在省里排多少。你所处的位置确定了,查一下去年这个位置的同学报什么学校能被录取,这样来讲定位就比较准确。” 考生还要注意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分数。比如报英语专业,英语分数就非常重要。在同等情况下,学校一般优先录取英语分数高的学生,所以要报英语专业,英语分数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考生要明确自己是否有加分。加分加多少,对投档很有关系。一般加分,国家允许投档时分数算在总分里,但有的学校录取的时候就把加分去掉了,按照实分来排队,也有的学校承认加分,这些都要问清楚。 知彼:了解清楚自己的情况后,报志愿时,还要从以下三要点充分了解报考院校录取情况:
  
  第一,科学估算报考院校今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要把该校在本省前三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分数加在一起,求出平均分,就是推测该校今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的一个参考;
  
  第二,要了解报考志愿是否有分数级差。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他的分数级差是多少?这个要弄清楚。有的学校分数级差是30分,有的学校是50分。假设说分数级差为30分,就是说第一志愿的考生600分就被录取了,你第二志愿报考,你630分才有可能被录取;
  
  第三,要知道所报院校招生大小年情况。大小年是由考生对学校的期待及心态情况造成的。比如某所高校,去年考生报的多了,导致录取分数线很高,今年考生就不敢报了,这样而言,今年应当是小年,学校录取的分数应当低。所以,考生要考虑学校录取的大小年,考虑周全情况后再填报专业。
  
  结合实际,划定范围。考生高考可能录取的院校批次、档次确定以后,选报那些院校、专业是考生、家长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首先选择专业时,家长必须考虑到子女的志向、兴趣、爱好、特长,简单的说,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同时,要注意参照高考体检标准和结果避开受限的院校、专业。另外从将来就业的角度考虑,家长要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克服盲目追求“热门”
  
  专业的倾向,处理好孩子个人理想、意愿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关系,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和就业创造条件。
  
  其次,以所选的专业为线索寻找与考生综合实力相当的院校,将与所选专业一致的院校分批次、档次进行归纳整理。专业倾向不明显的考生,也可以直接选择一些与自己实力相当批次、档次的院校,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样就可以将选择高考志愿划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便于集中精力,进一步筛选取舍。事实上范围确定之后,再做选择就简单、容易多了。
  
  统计分析,反复推演。考生、家长应该对预选的院校、专业进行列表归纳统计,做好量化分析。按照《招生报》、《考生报考指南》和《高考志愿怎么报》中的高考报考志愿统计数据资料认真进行研究,对近几年考生报考类别、批次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和所选院校招生数量、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重要参数进行纵横类比分析,认真比对同一院校、专业,不同院校、专业之间存在的录取分数差异,摸清有关院校报考人数的冷热升降规律和录取分数的波动变化等行情走势,在认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情景模拟推演,拟定哪一所、哪几所院校可以作为第一志愿安排,那些院校适合作为第二志愿考虑。
  
  “十字路口”,把握命运,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扼住机遇,美梦成真,我们共同走向辉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5-22 23:50 , Processed in 0.1571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