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96|回复: 0

安徽高校新工科建设抢占有利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6 19: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以及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我省新工科建设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得到重点支持。

  为何要发展“新工科”?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不断深入实施,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而当前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对于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存在模糊认识,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太大,工科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教育部于2017年3月发文,决定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一场轰轰烈烈的高校新工科建设拉开大幕。

  今年年初,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发文,就加强高校新工科建设提出意见。意见着力于培育发展新兴工科专业,聚焦我省“调转促”“三重一创”项目推进和产业创新重大共性技术需求,集聚优势工科高校和多方创新资源,支持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我省重大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7个高端产业相关的新工科专业,重点支持能填补我省专业空白点,对优化我省学科专业结构有重要贡献的新兴工科专业。在这些强力引导和推动下,我省高校的新工科专业建设迅速推开。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省有10所高校13个项目获批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数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八。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结果对于安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安徽高校交出怎样“答卷”?

  此次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包括了202个“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和410个“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其中,“新工科”专业改革类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等热门“新工科”在内的19个项目群,体现了国家在多个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从公布项目上看,我省高校“战绩”优良:在国家重点布局的土木、建筑、水利、海洋类项目群项目中,安徽高校获批数量居全国第二,在地方一组中获批数量居全国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陈初升教授和合肥学院的蔡敬民教授被列为全国指导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领衔了“量子信息新工科建设”项目。

  据悉,中科大还将在人工智能和技术医学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我省省属高校也结合各自发展方向和特色开展研究,如安徽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将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安徽工业大学将在智能时代的工科人才协同培养、安徽工程大学将在面向新经济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安徽科技学院将在对接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的新工科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此外,合肥学院获批经济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次设置的目录外新专业,全国仅合肥学院一所高校获批设置此专业。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表示,经济工程专业是跨工程学和经济学的应用性交叉学科,由经济学+某一或多个工科专业内容有机构成,其经济学知识和工程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合肥学院的经济工程专业以“经济学+”作为基础,叠加房地产不动产、建筑等工程领域的课程体系,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学校办学资源,体现专业方向调整的动态化。

  “新工科”究竟新在哪儿?

  据教育部公布显示,此次“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主要是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教育部要求,改革要结合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研究新工科的内涵、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提出新的理念和思路。

广告
  以合肥学院新获批的经济工程专业为例,该新专业的设置带有深深的中德合作办学的烙印。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为迎合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经济工程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率持续升高。合肥学院从1985年开始,按照安徽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签署的协议,采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开始“国际化”办学。自2010年开始,合肥学院就开始通过国际办学,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合作申办经济工程专业。去年11月,中德合作经济工程专业在德国顺利通过专业机构认证。今年3月,合肥学院经济工程专业正式获批。蔡敬民说:“我们充分借鉴了德国、荷兰、瑞士等国家经济工程专业办学经验,这是践行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探索应用型高校专业发展之路的必然之举。”

  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新工科”也和传统工科有明显创新。“新工科”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和课程,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在此背景下,高校也必将更注重分类发展。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描述了未来高校的发展前景:“工科优势高校将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综合性高校将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而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消息来源:安徽日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3-29 22:18 , Processed in 1.3285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