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什么拒绝参加大学毕业聚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23 23:4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网 2019-04-23 14:44
又到一年大学生毕业季,这是我在高校即将欢送的第十届毕业生。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是否参加大学生的毕业聚餐,我的答案一般都比较肯定,“感谢邀请,因故不能参加”。

我为什么拒绝参加大学生毕业聚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和学生一起吃饭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虽说和个别学生一起私下聚聚、吃个饭、谈谈心,能够帮助我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能够帮助我做好育人工作,但是,毕业聚餐跟普通的私下聚会还稍有不同,毕业聚餐是所有毕业生临近毕业时最大的、最隆重的、可能也是最期待的聚会,一般都会邀请最喜爱的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参加,从情感来说没有问题,这是学生对老师表达喜爱和感谢的方式,然而,作为老师来说,不管“免单参加”还是“AA参加”,在聚会中都可能会无形的成为“主角”,不是连续的敬酒就是挂在嘴边的感谢。这样的聚餐、这样的“酒桌文化”有点“社会”。我始终觉得即使学生对真正喜爱的老师表达感谢也不一定非要通过“一顿饭、一杯酒”代言。你可以在毕业前找最喜爱的老师聊聊天,当面回忆四年的美好或帮助表达感谢,也可以找老师拍个照都是可行的方式。我不否认毕业生的毕业聚餐对于增进师生情谊的作用,但作为老师来说,参加聚会确实不是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其次,“即使参加毕业聚餐,也不代表所有同学都喜爱和感谢你,真正的师生情谊是细水长流”。临近毕业,很多辅导员都会被自己所带年级的同学各种邀请参加毕业聚餐,按照一个辅导员带200人计算,大概会有6—8个班级,实际情况应该比这个要多。辅导员一个毕业季下来至少要参加6-8场毕业聚餐,有的班级还把毕业聚会分成“上中下半场”。那全部下来,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聚会的最后,大多数场景都会变成“晕头转向、兄弟情长,来日方长”的“现场直播”。即使是真的情谊,在酒醒之后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昨天晚上一起吃饭的那些人,是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兄弟?”师生情谊是朴素的、简单的,真正的师生情谊是毕业后的再联系,是每年过年过节时的微信朴素问候。真正的师生情谊是不炽烈、不做作、不虚假。即使参加聚会,也不代表对所有同学你都尽到了应有的教育义务,也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受到了你的教育帮助,更不代表所有人都发自真心的感谢你。所以,不参加聚会,感谢你的那些学生还是会感谢你,愿意毕业后跟你联系的还是会跟你联系。作为老师,你真的没必要也带着“目的”参加聚会,一切的师生情谊绝不是“称兄道弟、江湖再见”而是“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最后,“感谢邀请,因故无法参加,谢谢同学们的好意,等你们再次回母校时,老师请你们喝奶茶”。虽然不能参加学生的毕业聚餐,但不代表作为老师不爱学生,所有的老师都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希望同学今后都能比自己好比自己更优秀”。这就是作为老师的朴素职业理想。作为老师,或者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毕业后毕业生回来看望自己,即使不是专程,那也是快乐的要飞起来的感觉。一杯重逢的奶茶要比一口“称兄道弟”的干杯更香甜。比起炽热的酒杯碰撞,淡淡的奶茶清香会飘的更远、更持久。

师生情会转化为朋友情,但需要时间的积淀。“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愿我们所有的老师能够成为学生的“益友”,让学生感受到“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的朴素交友之道和为人处事之道才是老师应该奉行的言行准则。(曹克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6-10 08:07 , Processed in 0.1819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