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需要的,是在上下文的环境下准确解读单词“在此处”的含义。国王和女王是the leading figures of the age。此处,figures不是数字、不是身材、不是形象,而是人物; age不是年龄,而是时代,这不是通过背list就能解决的问题。法国的国王used every means去把法国的领土向南部地中海推进,就必须明白means此处与“意思”无关,是“手段”。学生在英语单词学习时最大的问题,是把contrast对比看成contact接触,把cease停止认成ease安逸;或者无法明白这个国家比那个国家是considerably wealthier,此处的considerably与考虑无关,而是表示“极大的”。背单词,不是简单的背list,要回归原文的怀抱。老外说,no context, no text,只有在上下文里单词才是活的,才会生动起来。它生动了,就累人了,就成了我们外语学习者的灾难。
5。 背哪类单词?
词汇一般分为四类。
一是极通俗的。北京人20年前说,颠儿了,就是再见的意思。有点像英美的俚语。北外教授陈德彰在书里写,l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我听见他打鼾。干翻译那几年,没有人和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也不敢和别人说。
二是口语的。比如我们不太说的、鬼佬喜欢的反意疑问句,就极具口语特征。举例。中国人说解聘,极通俗的是炒鱿鱼,鬼佬说got an ax,偏俚语。口语说be fired。
三是相对正式的、偏学术的。学生的单词问题主要在这里,四六级词汇吧。我们本来说,getting worse,老外在新闻里讲deteriorate,有tell the difference就行了吧,老外非要用distinguish。表示经历,托福阅读就经常说undergo,虽然也用experience。出现既用appear,也用emerge。帝王将相的力量,尤其是政治和军事的力量,用might,同学还以为是“可能”。
四是学科的。就是在某个专业里偏术语了。如tuck,本来是个口语词,掖被子,美剧里常见。稍微书面点的,在足球规则里有,the player should tuck the shirt into the shorts,上衣必须插进短裤里。但教练在指挥训练时,对着四个后卫大喊,tuck in!意思是内收,收一收!托福里学科词很多,叶绿素、更新世、节肢动物等,如果不搞这些专业,通过上下文,大体有个感觉就可以。
要不要记英英的解释啊。这个需要比。没有一定之规。比如,sparrow,记下来“麻雀”就很好,英文解释是a small brown bird, very common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是什么鸟。要去比较,中文和英语解释,哪个更方便,哪个更有意义。记住单词的搭配,就是记这个单词身前身后跟着什么,不用抄下这个例句。只有知道这个词简单的伴随者,才能知道这个词用在哪,怎么用。否则,你会不断回去再去查相同的单词,很泄气。
我们可以回到一个单词身上,那一定是因为,上一次我只是记住她的一个侧面,这次需要她再转转身。例如contend后面跟with,是“不得不应付”,营救小组had the bad weather to contend with;如果contend后面跟for,是“争夺”,三个武装团伙在contend for power;后面跟that,是“声称、断言”,有些天文学家contend that宇宙可能比原先认为的要年轻。说实话,我觉得contend这个单词挺孙子的。但为了这么一个变态狂人,回去三次,也就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