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制度改革“只会考试”的学生面临转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9 21:4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14-09-09 17:58:13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 杨喜龙

    高考制度改革强力出击

    被称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也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这一场改革,能否许万千学子更美好的未来。

    文/《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9月4日发布,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正式启幕。

    不分文理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学习成绩“挂钩”高考以改变“一考定终身”、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打破“唯分数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缩小区域之间入学差距……此轮改革,力求扭转长期积弊,全面优化教育“指挥棒”,有望为千万学生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中成绩“挂钩”高考

    考生命运不再“一锤定音”

    新高考模式增强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根据《实施意见》,将来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说,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导入”高考录取依据,将分解现行统一高考承载的过多评价功能,对学生一次性的终结评价将变为过程性的多元评价,从而打破长期以来“一考定终身”的坚冰。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说,在“一考定终身”模式下,每年约有5%的学生考试发挥失常,同时也有5%左右的学生考试发挥超常。这说明“一锤定音”的考试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考生平时的学业水平和知识积累。新的考试模式有望减轻学生的应考心理负担,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其应试压力。

    “在打破文理分科的基础上,这样的制度设计将提高学生、高校的双向选择权,为因材施教打开通道。”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说。

    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考依据,将全面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说:“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可以设定相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成绩门槛作为录取基础,意味着高校要根据自身专业定位和目标来选定自己的学生,招生自主权得到提升。”

    山西大学附中校长杨素珍等教育工作者认为,改变统考成绩“一锤定音”将优化对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作用,促进高中学校开全规定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高中应学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少数几个统考科目。“过去分为大文大理,我们也把学生分为两类,将来学生自由选择上课,目前国内一些高中实行的‘走班制’可能会全面普及,虽然教学安排会有一些难度,但总体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列为招生依据,已经在一些地方的自主招生试点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从2011年开始,浙江省启动试点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统一高考成绩仅占录取依据50%,高校面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20%。目前试点高校已从最初的2所扩大到34所,年招生人数从200多名扩大到3000多名。

    浙江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金晓明说:“与传统模式相比,‘三位一体’选拔的学生与专业实现了较高的匹配度,这些学生虽然统考成绩不一定最顶尖,但在学习研究、社团活动、创新创造等多个方面显示出比统招生更强的活力。”

    综合素质列入招生参考

    “只会考试”的学生面临转型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在于破解“唯分数论”,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4日表示,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认知水平,不能反映学生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情况;二是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选拔人才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高考招生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是对学生从终结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多维度评价的战略转变,得到了学生家长、高中、高校普遍关注和期待。广东省实验中学学生家长陈豪轩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经是我们教育的方针。将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进入大学招生依据,才能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改变唯分数论。”

    被称为“中国教改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从5年前创立之初就意图打破高考“应试”的弊端,选拔和培养创新人才。南科大在2012年正式开始的招生中选择了“六三一”模式:统考成绩占60%,学校笔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和素质占10%。截至目前,已有600多名学生通过这种招考模式进入南科大。

    复旦大学“水平测试+入学申请+面试选拔”自主招生探索已走过8年,已累计从上海、江苏、浙江选拔学生5000多名。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这些学生分数不一定最高,但经过了各专业的学术面试,表现出更高的学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上海某重点中学每年可推荐10名学生直接进入复旦大学面试环节。2012年,这所中学一名理科成绩排在第一的学生没有通过面试,而另一名成绩并不太高,但写过两本网络小说、对日本文学有大量研究的文科生却被录取。学校老师说:“在上海,只会考试的学生进不了复旦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多把尺子量学生

    变“独木桥”为“立交桥”

    “一张卷子考所有学生”是高考“独木桥”的重要特征。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大约一半学生会考取专科,走职业教育之路,但最终走进高职大门的学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为上本科的学生“陪考”。

    对此,新公布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作为目标,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2015年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实施意见》还提出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的推进,通过高职分类招考改革打破高考“独木桥”,搭建两类教育两类人才共升渠道,已获得了社会认可。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说:“北京高职院校每年招生约3万人,大约25%已实现考前分流,随着高考改革推进,将来比例还会逐步增加。”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孩子的成功。广东省从2008年开始推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被录取学生不再参加高考,目前这种形式录取学生数量每年达到了4万人。”

    作为广东22所开展自主招生的高职学校之一,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2个专业自主招生150多名,这些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院长劳汉生说:“长期以来,因为‘一张卷子考所有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不得不面对文化水平的选拔性高考,而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能力也体现不出来。高考改革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际上是为有职业教育意愿的学生减负、松绑。”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大二学生黄梦斐告诉本刊记者,她的职业规划是做一名建筑师或工程造价师,根据自己成绩没有想过念本科。谈起未来,黄梦斐说:“我的专业培养是‘2+1’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后一年去企业实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学校就业很好,我相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

    让“寒门不难出贵子”

    高校招生计划以省为单位进行分配,是我国高考招录管理模式的核心,因其带来诸多弊端而且改革难度过高,被一些人称为“计划体制的一个堡垒”和高等教育公平改革道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

    高考生源“第一大省”广东,每年报考人数超过70万,但一本录取率只有约7%,不仅远远低于个别省市20%的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异地高考的放开,2016年会有4万学生加入广东高考“大军”,广东考生竞争重点高校会更加激烈。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曾建议“以考生人数作为基数来分配招生计划”。

    在高考“状元县”甘肃会宁,数十年“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模式带来的应试成功,难掩高考之路越走越窄的焦虑。11年来,会宁学子仅有6人通过自主招生圆梦名校。下一步高考“游戏规则”改变之后,薄弱的基础教育环境、贫瘠的素质教育条件,让会宁人对如何确保教育机会以及招考规则的公平性顾虑重重。不少人担心:“改革的列车会不会把我们越抛越远?”

    让人们感到欣慰的是,对于备受社会关注的入学机会省际差距、城乡差距,特别是“寒门难出贵子”的担忧,《实施意见》做出有力回应,将“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列为本轮改革主要任务和措施的第一条。

    根据《实施意见》,教育部门将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通过这些举措,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杜玉波说,教育部门还将采取措施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这项计划2012年启动,今年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份832个贫困县,今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另一方面,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通过以上举措,不仅要让优秀的农村孩子有大学上,还要上好大学,力争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明显增加,形成长效机制,让更多农家子弟有实现梦想的机会。□(采写记者:陈钢黄豁郑天虹廖君王莹仇逸张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5-29 11:40 , Processed in 0.1636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