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标题: 两校同招录 教改迈大步 [打印本页]

作者: sowang    时间: 2014-11-10 00:57
标题: 两校同招录 教改迈大步
原标题:两校同招录 教改迈大步

法制晚报——众口味

7日,上海市教委公布2015年高校春季招生试点方案。上海市教委新闻办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模式,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

(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保障考生选择权

站在教育选择权角度审视,这一从“平行志愿”到“平行录取”区别,无疑有利于充分保障考生的上大学选择权,落实此前国务院高考改革《意见》提出的“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传统“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下的考生选择权,主要只是“上与不上某所大学”的有限选择权、被选择权,而“平行录取”模式下则是“可以选择上哪所大学”的选择权,就“选择”的“挑选、选取”本义而言,相比前者,后者显然才是真正更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选择权”。张贵峰

促进高校间竞争

“两校同录”,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选择权,也必然会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高校要想录取优秀生源,尽可能保障预录取学生最终能前往报到上学,只有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本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在考生和社会中形成口碑效应。否则,在几率相当的“两校同录”竞争中将败下阵来。

事实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进步,本身就是竞争的结果。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学也就很难发展起来。在“两校同录”实验的基础之上,“多校同录”机制或许将成为新的方向。让考生真正挑选高校,给高校施加压力,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倒逼高校自我革命,提高教学水平和硬软实力。 张立美

倒逼中学教与学







媒介评论多认为改革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增加了选择性。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春招”取消了传统的高考模式,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附加试题”的方式选拔考生,这对考生本人、考生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个新课题。提前两三年给学生定向,原则是什么?考生自身的意见占多大比例?中间是否还有改变的机会? 可以这样说,有一部分兴趣取向明显的学生,肯定是“春招”改革的受益者,但大部分处于成长期兴趣多变的学生,有可能面临选择苦难症。

改革给了学生家长选择的权利,而学生家长有没有选择的能力,成了个新话题。这种变化会给基础教育提出反要求:就是鼓励个性、鼓励特长。这个改革引发的思路变化,将对以前标准化的教育很可能产生倒逼,最后的效果则是颠覆性的。老猫




欢迎光临 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http://www.sowang.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