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wang 发表于 2019-6-9 15:09:13

为了高考,中国父母们有多拼?“爸爸连酒都不喝了”

央视网消息(于晓丹 弟辰晨 李珊珊):粽子有甜有咸,高考又复一年。还记得当年,那个雄姿英发的自己吗?还记得当年,伴你一路闯关的父母、老师、“战友”吗?

考场之内,是一个人的冲锋,而考场之外,是一个家庭的持久战。即使当前教育路径的选择越来越多元,“高考改变命运”这句话依然深深影响着“普通家庭的普通人”。而它改变的也不只是一个人的人生。

11年前,也正逢端午

许菲 29岁 2008年高考

高考前一天,班级组织最后的动员会,40多岁的班主任带来亲手包的58个甜粽子,走到同学座位前,一个一个发完。其他任课老师带来五彩线,亲手为每一个学生戴上……“当时许多同学都哭了,我与他们中很多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也只停留在2008年的那个夏天里了。”

11年前,全国高考也正逢端午节。

那年,17岁东北女孩许菲的妈妈陪读了300多天。

重回高中校园

高中,许菲一直住集体宿舍。升高三那年,为了再努着一股劲冲刺成绩,央求妈妈过来陪读。“高考大过天。”家庭会议后,妈妈就关停家里的小本生意,租好了学校附近的简装两居室,开始了保姆式陪读。那时候,妈妈每天晚上9点在校门口接许菲,风雨无阻,然后俩人一路说笑回家。

这两母女的关系有点微妙。牵手走在街上像一对姐妹花,介绍妈妈时许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妈长得比我好看!”但有时许菲又不太理解妈妈,“我妈爱穿高跟鞋,陪读的时候怕吵到我午休,但是她不是换一双平底鞋,而是把鞋跟用布包起来。”

许菲一直有痛经的毛病,妈妈不知哪里听来偏方,说吃黑木耳可以推迟生理期。高考前一周,一天三顿饭都离不开木耳,以至于她现在看到木耳就反胃。

许菲在学校的文科重点班,根据老师给她的规划建议:正常发挥可以稳走二线城市的重本大学,超常发挥有可能冲刺一线城市的重本大学。


工作后准备英语考试

“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高考第一天下午考数学——她最不擅长的科目,痛经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发挥状态差,超常发挥变为泡影。数学成绩也创下历次模考新低。

黑龙江用的是全国二卷考题,考后要根据估分填报志愿。在和妈妈谨慎分析后,许菲填报了黑龙江大学,“我喜欢的编辑出版专业,只有省内还能走个一本,报黑大稳妥。”高考成绩公布,568分——和省内文科一本线一分之差!

妈妈不愿意再陪读,也坚决反对许菲复读。“也许觉得我的成绩就应该是这个水平吧。”在她读大学后,便开始规划女儿的“逆袭”之路——研究生出国深造,工作定在北上广。

此后,许菲去英国留学,回国后先是落脚北京,而后定居上海。

英国留学

“班主任说,高考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这是一条捷径。在我高考后的人生里,这句话一直在被各种事实印证。”没有本科名校傍身,许菲需要在研究生申请、就业等每一个重要路口,走得更快,目标更明确。

浙江大学,是许菲胸口的朱砂痣,心头的白月光。只是几次去杭州旅游出差,也没有下决心去看看。高考里的遗憾,她用了近10年释怀:“如果可以回到过去重来,我应该再早一些规划自己的人生。”

跟央视网记者感慨起当年,许菲如今理性了很多:“高考成绩不理想,其实还是实力储备不够,不全是‘大姨妈’的锅。”


近两年,工作出色,收入不错,小镇女青年终在魔都拼出了自己的安全感。

2018年春节,许菲没有回老家,而是带着妈妈出国旅游,这是母女俩第一次单独旅行。“台湾、泰国、新加坡,我让她选,她最终选了泰国。”5天时间去了曼谷和甲米,回国后又去了上海迪士尼,妈妈在朋友圈中晒漂流、晒美食……“妈妈兴奋得像个小朋友”。

“以前都是习惯了她来安排一切。这次出去攻略、行程都是我弄的,她又不会外语,就像一个孩子一样跟着我。”许菲发现,事事都冲在前的妈妈,也开始躲在后面,需要依靠。

老师,山那边是海吗?

文东 25岁 2013年高考

“我的父母一直生活在农村,虽然没有读太多书,但他们最朴素的梦想就是把子女送出大山,在他们看来改变这种生活最好的方式便是努力学习。”


十八公里的乌江河畔,山高水深,文东的高考路,比城里的孩子要长得多。

他家乡在贵州凤冈县最远、最偏的一个小镇——天桥镇。上初中时,文东要爬过几座山,步行山路2个多小时到镇上去上学。“走习惯了,其实感觉还挺快的。”

上了高中后,半年才回一次家,或者节假日才回去。“从家里到学校,一共是88公里,来回车费差不多240元,这些钱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少回去一次也可以省下不少费用。”

每每回校,临行前文东的妈妈都要给他准备12颗煮好的鸡蛋。

第一次到“城里”的文东,当时的成绩并不算好。高二分了文理科后,他可以在整个年级排名前二三十,而到了高三,他的成绩基本上都在前十名了,用他的话来说,逆袭成功了。

到了高三,紧张的氛围凸显出来。走廊里嗡嗡嗡的背书声,有的人直接不吃晚饭,拿着书去操场上背。还有人在学校门口租了房子,父母过来陪读。






那时候,一棵“香樟树”成了他高中时代最忠实的伴侣。他会在树下的花坛上坐着读读书,背背单词,记下文综的考试重点,遇到不会的数学题,他也会待在树下思考,“虽然这棵树不会说话,但是已经成为了一种陪伴。”

临近高考,模拟测试越来越多,文东在前几次的测试中,考得一次比一次不理想,“考试太折磨人了。”

妈妈的支持是无声的。“那时候妈妈每个星期都坚持坐车到城里看我,她比较容易晕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对她而言并不容易,但她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

走过迷茫,重整心态,文东渐渐治愈了“考前综合征”。放羊、砍柴、锄草、掰玉米、犁地……学习之余,文东的放松方式就是在大山里听虫鸣鸟叫,跟父母一起干农活,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喜欢同济大学。”文东如愿以偿。到上海读大学的费用由一位爱心叔叔资助,“叔叔不仅给了我经济上的帮助,更教会了我很多人生道理。”

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姐姐和他,然而文东的父母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农村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高考的意义更不一样。”






高考,为他打开另一种人生。

“文老师,上海是不是很繁华?山那边是海吗?”

2017年,文东作为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赴云南大理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活动。在云南大理云龙县团结乡支教过程中,他深入边远山区贫困孩子家中,以自己的实际成长感悟,鼓励孩子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给孩子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高考之后,只有平静

邢婕 23岁 2015年高考

本以为高考完会大哭一场,但是没有,高考完之后只有平静,非常非常平静。

回想起4年前的那次高考,313个日夜,刷不完的理综卷,解不完的数学题,填不满的错题本,每天15~16个小时的学习,疯狂的考试……邢婕说,“我觉得我人生里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一年了,痛苦又幸福!”

这一年,本来邢婕可以选择不再重来。

第一年高考,她在河南考了608分,考上了985、211一所重点高校。但她始终记得初二那年夏令营,老师跟她说过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努力上清华北大”。第一年高考结束后,她又去了北大,见了之前一直保持联系的北大学姐,复读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这场“赌博”,没有人保证她会赢。“当时有一个长辈跟我说,女孩子就不要复读了,他没有见过哪个女孩子复读一年增长了超过50分的。”

做最后决定那天,邢婕一夜没睡,“我爸妈也没睡,他们基本上是替我顶了所有来自长辈的压力,如果我想复读的话,他们就愿意无条件支持我。”






离开母校,邢婕去了离市区比较远的一个校区住校。早晨5:50闹钟准时想,6点宿舍亮灯,起床叠被子,洗漱。迅速吃完早饭,急匆匆往教室赶,六点半早读开始,“班主任张春雷老师通常已经站到了班门口或者讲台上。看见他对我微笑,仅存的睡意也没有了。”

大声读书半个小时,7点钟铃声响起,全体起立。整个楼层都是大声诵读的声音,“第一次听的时候,很震撼。”

瓶颈期来临是那年的冬天,“那时大家的复习进度基本都上来了,一些应届生就会考的比我好,蛮受打击的,不是说羡慕嫉妒,而是觉得好无力。”

宿舍一个老旧的公用电话,是那时邢婕和父母、朋友保持联络的唯一方式,“一些朋友哪怕他们已经读大学了,仍然会给我打电话,跟我聊一聊近况,开解我。”

有一次没考好,邢婕向爸妈诉苦,“妈妈当时可能嘴比较笨,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可能是想好了,她就打电话来特别认真地跟我说,说我在她心里面是最棒的,从生下来就是,一直相信她的宝贝女儿。”






大晚上,“妈妈还骑了半个小时的电动车,买了我喜欢吃的东西,包括我跟她随口说的奶茶。像她那种年纪的人都不买这些,为了我特意去买的。我当时看见她进门的那一瞬,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觉得这个世界只有妈妈才会一个人骑电动车骑那么远来找我。”

那个冬天难忘的事情太多。因为努力了好久,成绩一直不见起色,邢婕带着苦闷的心情开始熬夜。每天晚上到凌晨一点才休息,一天睡四个多小时,写日记的时候,手抖得不听使唤。但期末考试结果出来,还是年级四十多名。

几天没怎么说话,嘴巴里都是苦涩的味道。张春雷老师对她说:“现在可不能沮丧。我没有丧气,你也不要丧气!”在邢婕记忆里,一个直率爽朗,豪迈大气,什么都不害怕的东北大汉,表面下尽是温情。“他会握着我的手,在我眼睛不舒服的时候温柔地批准我回家,在一连串的考试结束后站我后面揉揉我的肩膀,在我关心爸爸时”责怪“我不够体贴他,笑着对我说没事……”

4月份天气转热,学校因为离市中心比较远,半夜12点之后才会来热水洗个头发。邢婕决定回家复习,“爸妈就在校区门口等我,一直到我下十点晚自习才回家,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再把我送回学校,那段时间,爸爸连酒都不喝了。”

天气转暖后,心情也仿佛好了起来。“那个时候一个人就默默忍耐,然后整个心情就会变得比较安静,不会那么焦躁了。”






化学一轮大本的基础知识至少看了三遍;生物三本必修一本选修共四本书,来来回回背了五遍以上,有些重要的部分,比如实验,背的更多了;语文文言文,每逢大考过一遍,背了二十遍之后,不用再看了;英语记了数不清的单词和词组,讲评一张卷子后,密密麻麻都是红色的印记。

数学错题本记了300道;生物化学各一整本易错知识点和错题;物理分章节画知识框图和知识树;倒计时50天,数学45套认认真真写完,每天抽出时间练习五道物理大题,写了200+。

那一年,“每天定计划,按时跑步,每周写反思,大考写总结。”

“刚开始复读还是一个依赖别人、难以忍受孤独的小女生,脆弱又敏感,遇到问题总是小心翼翼怀疑自己,因为一些小事,就打电话给妈妈哭一个小时”,当名字出现在榜单第一行,坐在考场的第一个位置上,“仿佛之前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爸妈没有陪考,他们觉得在外面等我反而是给我压力。”进考场之前,“张春雷老师告诉我,他会在那里等我出来。那一刻,有种想流泪的冲动,但我知道不能。”






“语文写了篇中规中矩的作文,但貌似分数还不错。数学最后十分钟涂卡的时候,发现一道选择题写错了,五分。考完数学出来,张春雷老师站在路边,盯着我看,直到我轻轻上扬嘴角,他才如释重负地笑了。”

“英语考试结束,全体起立,我撕掉了桌角的纸条,这是最后的纪念。”

643分,没有去北大,“但我不后悔,如果要是没努力,我之后非常多的夜晚可能都会辗转反侧。我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所有在背后看着我的眼睛,我想我赢了。”

如今,邢婕保研到了自己喜欢的同济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这4年里,她去美国、法国、新加坡做游学交流,还学了法语,听很多名师的讲座,去了很多地方。






“我是一个小城里的姑娘,之前对未来没有太大期待,后来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惊喜,我就是那个被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人。高考让我找到了自己心中真正想要做的事,找到了自我。”

一场考试,几张试卷,多样人生,一个家庭的过去和未来。曾几何时,多少人以为高考结束,就可以解放了,而考过的人才明白,解放的意义在于,别人为自己铺的路走完了,该亲手铺路向前了。

(文中许菲为化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了高考,中国父母们有多拼?“爸爸连酒都不喝了”